- 本篇以学习摘抄+个人看法总结为主。
- 笔者的一些感悟和个人想法会一【】符号进行标注
写在开篇
- 私以为,倘若能够举毕生之力,投入到所热爱的事物中不失为一种幸福。但世界如此复杂,仅拘泥于一门学问,一个爱好属实有些浪费了。世界那么大,我想都看看。
- 另一方面。过去的2023年,帝国放弃维持自己建立的世界体系规则,也标志着世界的主题由开放、多元化、合作共赢走向了以“圈子”划分的区块化。唯有更多的储备、更多的实践才能够接得变局中的机遇。
- 也祝各位共同进步!
01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资源支出在一方面增加,就要在另一方面减少(大炮与黄油)
【想起了胖东来的管理模式,很少有管理者主动削减自己而保证员工的收入】 -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选择。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的分配给社会成员。
-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 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 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之间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的灰色地带。【很多事情亦是如此,但总有人在网络上,在公司业务里要吵出个是非对错出来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和掌控欲,如此无法成事】
【对人的评价也是如此,一方面尽可能不对他人进行评价,一方面要肯定他人做的对的地方,否定、避免他人的错误】 -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的微小增量调整。(例:吃午饭决策不是在吃大餐和完全不吃间考虑,而是是否多加些钱吃点好的)
- 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行动的某种东西(例如对惩罚或奖励的预期:苹果价格上涨,人们决定少吃苹果,苹果园主决定多雇佣工人摘苹果)
- 决策者决不能忘记激励【同样,不兑现激励是经营的大忌】
- 决策者要合理预估激励,否则会出现例如安全带法案通过,司机系上安全带认为开车更安全了反而降低了安全意识,导致车祸数量增多。(激励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要考虑全面)【考虑的全面性需要有大量的经验和理论作为支撑,这需要持续数十年的积累】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让每个人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 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运行的前提假设是,政府官员能够最佳地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
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
-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 只有当政府落实规则并维护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魔力。
- 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制度,以便个人可以拥有和控制稀缺资源。
- 市场有时会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这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外部性和市场权力两种。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影响。
市场权利是指单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 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
02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 假设的作用: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容易加以分析
- 经济模型。第一个经济模型: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时长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循环流量图(图源自网络)- 第二个经济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生产要素和企业可以把这些要素变为产量的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数量的组合
(图源自网络)-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作为顾问的经济学家
-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关于世界的两种表述类型
实证表述:表属性。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
规范表述:规定性。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 经济学家往往会给决策者提供相互矛盾的建议的原因:
1、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哪一种正确有着不同的看法
2、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03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格局的转变让更多的大国向着双循环的经济结构进行转变-国内及合作伙伴间的内循环和其他国家/市场的外循环】
- 【各种经济制裁,局部冲突导致了商品的进口难度和成本加高。
同时,和平稳定,人口廉价的国家/地区愈发受到关注。例如南美洲】
一个现代经济寓言
- 生产可能性(见书本Ruby、Frank案例)
- 专业化与贸易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
- 当比较两个生产者的生产率时,经济学家用绝对优势这个术语。
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如果生产者在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 机会陈本和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陈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 案例:
A生产1盎司牛肉20分钟,B要60分钟
A生产1盎司土豆10分钟,B要15分钟
| 1盎司牛肉机会成本 | 1盎司土豆机会成本 |
A | 2盎司土豆 | 1/2盎司牛肉 |
B | 4盎司土豆 | 1/4盎司牛肉 |
- 因此一个人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一个人却不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一种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机会成本的倒数。
- 比较优势与贸易:专业化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 贸易的价格: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陈本之间。